文章内容是9篇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的教学学习范文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教学学习中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相关文档的时候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助你解决相关写作问题。
no.1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1篇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让学生体会其神奇壮丽。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我感到”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与自豪。〕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安排的“金钥匙”。〕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才认识你”写一篇读文感受。
no.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2篇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no.3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3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金钥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让学生体会其神奇壮丽。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___________我感到_________(“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___________我感到_________”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xx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与自豪。]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安排的“金钥匙”。]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才认识你”写一篇读文感受。[选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段落1、2、3幻灯片;《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片断)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内容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阅读对比,体会表达
1、出示部分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
(段落1摘选第二段,去掉了传说内容;段落2摘选第三段,去掉了段中的数字;段落3摘选第五段,用“非常”换掉了“最”。)
2、学生互读比较,交流意见。
3、学生在班上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段落1加入了传说故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而且更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段落2加入准确的数字使得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段落3用“最”表示达到了极点、极限,表达的程度要比“非常”高。)
[通过学生对不同段落的比较和感受,体验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切身感悟文中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从而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以及其方法的作用。]
三、欣赏奇观,激发情感
1、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无音乐、无解说)
2、同学们,风光秀丽,景观宏伟,只是好像缺点什么?(学生会提出没有音乐和解说)
3、组织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内容做解说。
4、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有音乐),学生做解说。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四、拓展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奇观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
no.4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4篇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三、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 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一、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二、学写提纲
三、教师总结(略)
七、 版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no.5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新词,理解词意,积累词句;
2,熟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初步了解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说明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对西藏的了解。
2,出示图片进一步了解西藏。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游览世界最深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课题)
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
③,结合金钥匙,检查一下自己的答案。
④,找出与提纲相对应的段落。
2,分段精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准备,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某一处的特点。
②,学生评议。
③,教师整理板书。
三,整体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
1,思考:文章中用得最多, 最能说明问题的词是什么
2,读一读所有带"最"的句子。
①自由读; ②个别读; ③齐读。
3,思考:如果将"最"换成"非常" 有什么不同 (板书:世界之最)
4,情感教育。
四,再读课文。
1,自由读。(带着骄傲和自豪)
2,汇报读。(读你最喜欢,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no.6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课件,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梳理归纳出“壮丽”“神奇”
三、再读,感悟全文
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描写使你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特别神奇壮丽?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1、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2、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3、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四、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还可以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一、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二、学写提纲
三、教师总结(略)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1、大拐弯的神奇(形状、传说)
2、长、深、窄 (世界之最)
神奇: 3、动植物丰富 (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八、课后札记: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处处透露着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比较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播放了一段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录像,使学生对其有了形象上的认识,接下来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心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正在欣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堂上主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重点指导朗读、抓住课文的要点谈感受、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三方面。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补充资料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偏北部,包括青海、西藏全部和四川、云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部分县市。青藏高原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8?4%,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巨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上高峰最密集的地方,平均海拔达6 000米以上,拥有海拔7 000米以上的高峰50多座,其中10座山峰的海拔超过8 000米。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是世界上的最高峰。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资 鄂尔多斯市干旱丘陵区水资源现状 澳大利亚、新西兰14天公务考察行 《雅鲁藏布大峡谷》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
no.7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7篇
【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又是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作者从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等几部分进行描述。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运用了“从……到……”的句式,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学情分析】课前调查学生都没有去过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块神秘的境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读懂课文,发动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积累“神秘莫测、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人迹罕至、云遮雾涌”等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课文,通过批注、研读,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学习用课文的语言生动、具体地介绍一处景观的特点。
3、初步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西藏、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引入:
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六页,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提出初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巡视、辅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生字、词,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关注学生的语言,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用总分结构说。
(建议由中下学生回答。)
4、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再次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壮丽景观、堪称世界第一、神秘莫测、神来之笔等。相机板书词语。)
三、再次读课文,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神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3、交流汇报。
4、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5、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⑴ 教师出示小组自学要求:
① 读一读:
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② 读一读:
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③ 读一读:
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⑵ 学生按自学要求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⑶ 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一、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峡谷的“壮丽”:
高峰和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堪称世界第一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促进文本的感悟。)
它全长504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⑷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⑸ 如此壮丽的美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所在!
① 学生认真默读第3、4小节,勾画内容。
② 交流:
(随机板书。)
a、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感到“神奇”,读到“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感到“千姿百态”的美,犹如“神来之笔。
第四自然段抓住“植物类型博物馆”学习。学习积累比喻句。理解积累“凌空展开、人迹罕至、攀援穿梭、美誉”等词。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资料袋进行学习。
b、语例比较:
出示: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树,从雪山冰川到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犹如神来之笔。
a、诵读比较异同;
b、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实践
有条件的教师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配加导游
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神奇壮丽。
顾课文:
⑴ 出示文中有关词语;
⑵ 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2、提示用“先……然后……再……最后……”句式,有选择地运用黑板上的词语来介绍。
二、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学习运用课文的描写方法、构段方式及有关词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写,写出景物的特点。
2、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3、班级交流:
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的特点。
三、教师总结
四、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
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
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选作:
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才认识你”写一篇读文感受。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特的大拐弯
神奇壮观 世界峡谷之最
植物类型博物馆
关注热点
no.8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8篇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位 置 青藏高原上 与珠峰相邻
形 状 马蹄形拐弯 狭长的深谷 壮丽奇特
奇异景观 千姿百态(水) 世界关注
神来之笔(山)
多样化(生物)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no.9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第9篇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1)……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3)……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1、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2、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1)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2)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3)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