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4篇关于「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的教学学习范文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教学学习中写分数的意义评课相关文档的时候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助你解决相关写作问题。
no.1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第1篇
教学“假分数的认识”一课前,我认真研读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假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除了使学生知道真分数与假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外,还必须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同时可以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因此,假分数的意义学习非常重要。从本课开始,逐渐渗透单位“1”的相关知识,为将来学习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
我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学情的分析,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涂色时,先涂出喜欢的真分数,然后继续涂,知道出现等于1的假分数。使学生初步理解等于1的分数就是假分数,而且假分数比真分数相对要大。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有的时候还可以比1大,这样的设计,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可以使模糊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假分数概念和特征,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里,学生反应非常积极,课堂参与度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很高。尤其是学困生也能踊跃举手发言,因为他们也能够感觉到今天知识理解起来很容易,既能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较好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no.2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第2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运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得分数知识,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复习:出示:(5分钟)师:谁能说说这个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怎样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 表示意义是什么?
2)、老师这里有这些数,谁能帮老师读一读。 , , , 让学生读认。
师:像 , , , ……都是什么数?(分数)
师出示图形: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上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创设情境,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1、 拿一拿:(10分钟)
教师准备三盒糖果(数量不要告诉学生)
师: 我这里有三盒糖果,老师想从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谁愿意帮帮老师这个忙呢?
请三位学生到台上拿糖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什么?生:他们拿出的块数不一样。让三名学生回位。
师:他们三个都是拿出全部的 吗? 拿出糖果的块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块总数不一样。
生:数错了。
师:他们分的到底对不对呢?再请三位同学上台分一分,验证一下, 注意观察每盒的 是多少块? (4块、3块、4块)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总块数是多少(一盒有8块, 一盒有6块。另一盒有8块)。
师:前后三名学生分得一样吗?
师:现在你知道每盒糖的 不一样多的原因吗?
生:是总块数不一样,
师:一盒糖的 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块总数不一样多,所以取出的 的数量会怎样?
生:也一定不一样多。
强调: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块数不一样多),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2、说一说: (10分钟)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一本书厚,一本书薄)
。 师:让两名同学各拿一本书。左边的同学看了第一本书的 ;右边的同学看了第二本书的 ;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生1:因为书的厚薄不一样,总页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因此它们的 就不一样。
师:虽然它们都把整本书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们的整本书页数同不同?也就是说什么不同?
生:看得页数不同,整体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 ,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 。明明说:“我俩喝的一样多”。楠楠说:“我喝得比你多。” 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2:如果瓶的大小一样,他俩喝得就一样多。如果大小不一样,谁瓶大,谁喝得就多。(整体不同,同一分数大小就不同。)
师: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师:让学生填数、观察,小组合作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一个分数它得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得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进一步强调单位“1”即整体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部分相同。
提问:“1”里面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
3、画一画:(8分钟)
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小黑板出示题目
1、一个图形的 是边长1cm的□,画出这个图形。
a、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b、展示学生的各种画法,由学生自己来评价。
c、 还有其他画法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分别画出个图形的 ,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三、练一练:第35页:(5分钟)
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选两题说思考过程。
第2题:涂色。试问:()个 是 ,2个 是(),5个 是(), 里有()个 。
四、总结:(1分钟)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认识了分数,谁能告诉大家你这节课收获到了什么?
与分数有关的内容就可以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祝大家数学越学越好。
五、作业:(1分钟)p36、5、6、题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分数 具体
书 一本书厚 页数多
一本书薄 页数少
一瓶水 大瓶 水多
小瓶 水少
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no.3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第3篇
真分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涉及到的都是真分数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学本课时,应该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真分数的内在含义和真分数为什么小于1,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汇报并在练习本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同时以这个分数为例,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组成”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学习提供了较好的铺垫。引入新课后,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叠后,涂出了自己熟悉的分数,并初步感知这些分数如果没有将所有的份数都涂满,这些分数就小于这个整体“1”,也就是小于1。通过直观操作和演示,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真分数小于1”这个教学难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就算是实现了我们制定的三维目标。每一堂课都应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体会到知识的形成。
no.4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第4篇
本课是三下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备这节课,感觉有点乱,因为这节课的练习的类型、数量都比较多。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分析了每个活动,每道练习的目的作用,把这些练习加以整理,提升,理出了这节课的两条主线:
一、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围绕这个重难点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活动:
1、拿笔活动,这是课本上的例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动手实践,质疑,验证,体会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
2、联系生活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看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融合了那道捐款的练习,旨在让学生体会: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不同。同时也让练习难度有所递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在学生明白从“整体”到“部分”的关系后,更进一步的使学生完善从“部分”还原“整体”的过程。这样做不但体现出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更使学生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围绕这条主线也是设计了环环递进的三个活动:
1、说说1个学生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旨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选一选,让学生用一根小棒的1/3来找出这根小棒。这是课本上的练习,但我更改了第二、三根小棒的长度,让这两根小棒的长度有点接近,主要是让学生休会当目测不准确时,可以通过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来进行判断。
3、估一估。这道题在难度上有所提高,旨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教后反思:
1、在对分数的再认识时,应注重对原有知识的提升,把总数提练成“整体1”,在学生回答时强调他们对“整体1”的表述。
2、在复习时的`提问:“对分数你有什么认识?”学生由于对旧知识的回生,一时答不出来,这时我应该把问题再细化,如“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你知道分数的读写法吗?”等等。
3、对于上课堂的“意外事件”,我应适时改变预设,创造新的生成。当我发现在一道练习中多画了两个圆时,我勿勿地改正,课后想想,也许把这种“无意”转变成“故意”,不急着去改,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细心的你,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否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这样,或许学生会更加来劲,更积极地思考,或许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出现。